时间:2025-04-16 12:28 作者:王文韶 浏览量:597
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平稳运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4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2.5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在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例如,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5%,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9%。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稳外贸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挑战。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今年1月的4.1%下调至2.9%。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给我国外贸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此外,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尚未完全打通,外贸企业需要应对原材料上涨等方面的经营压力。
在此背景下,金融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尤其是需要加大对外贸保稳提质的支持力度。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充分发挥各级稳外贸稳外资、物流保通保畅等机制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项目建设等方面困难。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也为金融助力外贸保稳提质列出多项要求,例如,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支持,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环境等。
金融助力外贸保稳提质,落点要实。金融机构需要找准在金融服务外贸企业方面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贴合对方的实际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增强外贸企业的发展活力。例如,在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方面,银行机构可及时梳理急需资金支持的外贸企业、行业名单,予以重点支持。对于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时受困的外贸企业,银行机构要及时满足其合理的资金需求。立足实际做好外贸企业金融服务,还需要不同机构之间加强协作,促进信息共享,放大金融支持政策效应。例如,可以通过“政府+银行+保险”“再贷款+保单融资”等方式,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此外,外贸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但其抗风险能力较弱,更应成为金融助力外贸保稳提质的重点。在此方面,尤其是要用好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推动金融资源向受影响较大的企业、行业、地区倾斜,更好地满足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降低其融资成本。
金融助力外贸保稳提质,要夯实根基。金融机构在以精准务实举措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的基础上,还要探索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帮助外贸企业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外贸企业的发展底气。加快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今年1至4月,我国企业外汇套保规模同比增长48%,首次办理汇率避险业务的企业数量新增将近1万家。上述数据反映出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十分敏感且有实实在在的避险需求。人民银行、外汇局在此前出台的“金融23条”中就表示,金融机构要及时响应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汇率避险需求,支持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优化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和服务,降低企业避险保值成本。提升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还需要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机制。今年以来,随着各类风险挑战增加,外贸企业的保险保障需求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中国信保承保规模已突破3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7%。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覆盖面,继续优化承保和理赔的条件,缩短理赔时间,增强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获得感。
金融助力外贸保稳提质,要抓实效。在前期已出台多项政策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的背景下,金融助力外贸保稳提质,更需注重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要加快出实招,更要注重谋实效。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需靠前发力,适当加力,继续加强金融支持政策实施力度,落实落细相关政策举措,为助力外贸保稳提质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与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协作,形成政策合力,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发挥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领域的资源投入力度,推动相关政策举措加快传导落实;另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还需要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实施相关政策举措的宣传与解读,着力做到市场主体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确保金融助力外贸保稳提质落实到位。
长期以来,政府采取一年办几件实事和社区民生微实事的做法,导致民生问题打补钉、碎片化 “今年以来,电商增长较为明显竞博体育平台app下载注册网址bf06.cc网站☜ 精神传承,蛇口再出发 近年来,随着自贸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蛇口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之上 在增资扩股公告中,能够了解到慧智优佳最新运营情况